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此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因地制宜”的要求,是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新论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路径。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新”在哪里?对新能源行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问题,能尚专访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创始主任李俊峰。
李俊峰:新质生产力是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新词。了解它必须从了解什么是生产力开始。马克思主义认为 “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即生产力,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新质生产力, 就是在当代科技进步条件下,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所产生的具有新的性质、新的属性,适应发展和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能力。新质生产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二是要将绿色发展理念系统化和具体化,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这是为了满足近期高质量发展转型,和未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首先是科技创新,要通过科技的先进性、创新性、引领性,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因为所有生产力的提高,都是技术进步的结果。回顾历史,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跃升,一次次颠覆性的科技革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
但与此同时,很多科学技术的大规模的应用,对环境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乃至损害。例如机械化和电气化为主导的工业化,导致了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费,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和提高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形成了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影响。又如塑料的大规模应用为我们生产力的提高做了很大贡献,我们通过地膜覆盖、温室大棚大幅度提高了农业产量,但大量的废弃、遗弃塑料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环境影响。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定要把握技术创新的两面性,控制其负面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所以新质生产力更要新在其 “绿色”底色。将高质量发展贯穿于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改革工业传统粗放式增长发展模式,通过先进的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实现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产品供给绿色化、产业结构高端化,持续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生产力。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同时,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李俊峰: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我国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不仅解决了十几亿人口“温饱问题”,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现在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不同的阶段对生产力的质量有不同的要求。过去我们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现在需要提倡“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进入一个高质量的发展时代,迎接中国式现代化的到来;到2035年的时候,我们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的时候,我们要实现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现在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是我们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对生产力提高产生的新的需求。同时,我们已进入了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万物互联,就像蒸汽机、电和网络技术的发明一样,已经成为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量,最终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进入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传统的生产力要升级换代,推动新的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能尚: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哪些影响?李俊峰:新质生产力会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在高水平保护的条件下,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第一,新质生产力本质是绿色生产力。过去我们的发展并不重视高水平保护。但事实上高水平保护可以为高质量发展把好关、守好底线,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转型升级,倒逼实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新质生产力也为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带来更高质量的产品。过去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规模的要素投入,追求速度、规模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高,例如:我们拼尽全力生产十几亿吨钢、二十几亿吨水泥、几千万辆汽车、几亿台手机,但实际创造的效益越来越低。而当前,我国面临的实际情况是,要素资源约束加剧,要素价格攀升,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下降,比较优势减弱。因此,今后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第三,新质生产力使得产品更具艺术品质。一辆汽车、一所房子,能成为经典前提是它是美的,是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的。这不仅要通过科学技术进步,也要通过思想创造。所有企业以及服务提供商,都要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和产品。李俊峰:机遇和挑战并存。企业必须要转变思维,要不断创新。我们过去认为“喜新厌旧”是贬义词,但从另一个角度,“喜新厌旧“会促使人们不断追求新事物、达到新高度。中国经济增长有两个动力:一是中华民族的勇敢和勤劳,百折不挠,直至胜利;二是渴望改变,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比如我们没有房子的时候希望有个小房子,有了小房子后希望有一个大房子。
这种改变不仅需要企业技术进步,也需要体制和机制的改变,进一步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要,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同时,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反对奢侈浪费,鼓励绿色出行,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这就要求消费者逐步形成简约精致的生活方式,简约就是不奢华浪费,精致就是生活要有品位,逐步提高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追求与消费。这对每家企业,每个行业都是考验,唯有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企业才能行稳致远,也只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向着高质量发展迈出铿锵步伐,才能为中国经济稳中求进持续注入强大动力。李俊峰: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正如刚才提到的,发展新质生产力除了要求技术创新外还要明确:绿色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更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首先能源要实现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其次,智能化要跟上数字化、智能化、万物互联的时代。新能源的发展应紧跟并支撑这个时代的发展,否则新质生产力的提高和增加就无从谈起。在今年全国两会提到了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出口产品从“老三样”到“新三样”的变化,映射出我国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产业转移“承接者”到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蜕变,蕴含着深刻意义。我们要看到,未来的能源大部分来自于新能源或者说是非化石能源,现在新能源的占比远远不够,仅占比不到20%,未来我们要提高到80%。在发展新质生产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应该更加努力携手并进。我们刚刚起步,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马拉松才刚刚开始。这个路程非常漫长,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和机会,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行业的从业者,都应该把握这个机会、珍惜这个机会,不辜负时代!